澳门赌场在线门户主页

书院·志学季 |《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快乐吗》回顾

时间:2022-06-08    来源:    浏览量:

6月3日晚,书院“线上赌场在线 讲堂”第七讲,端午特别活动《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快乐吗?》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蔡丹君副教授受邀主讲,澳门赌场在线门户主页 副院长刘玮教授主持。

端午祝福的“快乐”和“安康”两派之争,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民俗正在形成?蔡丹君老师从这一问题出发,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演变和重要民俗活动等,带领我们认识、品味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民俗。

蔡老师首先介绍了相关的传世文献,告诉大家,经前人研究发现,最早关于端午的记录出现于西晋周处《风土记》,其中还有对于角黍(粽子前身)的记载,而屈原和端午有关联的最早记载是在《初学记》引用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端午源于祭祀屈原的传说。在民间,关于端午节所纪念的人说法不一,如《清嘉录》中记吴地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浙江一带则盛行纪念越王勾践(早于屈原)等。

在蔡老师看来,现在对屈原的纪念占据主流,是屈原忧国忧民的品格与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书中也提到“是谁先撒的谎,说端午节起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

出土历史材料是对相关研究的最好佐证。上图是出土的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简牍,上面记录的天干地支信息说明这是一个日历简,蔡老师带领我们分析并补足简牍缺失部分,联系汉代历史纪年推算,可以推测出至少在王莽摄政的西汉晚期,西北民间已经有了端午节的雏形。

基于古文字学者的先行研究,蔡老师介绍,原始的端午节是午月午日而非五月五日,而且是第二个午日。在汉代人的宇宙观中,极阳之日是最接近夏至的日子,夏至是天文历法意义上的极阳之日,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中属于极阳,如此午月午日由于兼顾了理论上接近夏至和历日推算的方便而成为了一种合理的设定,所以后世中端午和夏至也多有关联。

至于午月午日怎么逐渐变成五月五日,蔡老师介绍说,这是数字纪日逐渐取代天干地支纪日的结果,类似的还有上巳节、腊日等。还有其他一些节日简化的趋势,如中国的“重节“传统,节和气统称节日,取月中十五日作为节日。

随后,蔡老师提到了端午节的别名和相关的习俗。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中天节、浴兰节、女儿节和蒲节。红楼梦中有诸多关于五月初女性欢乐状态的的细致描写,说明端午对女性生活的意义;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向我们展示了早在宋代已有的躲端午习俗。

端午本来与“恶月”“毒月”相关,是古代的“卫生防疫节”,后来人们逐渐进行多种端午项目,五月五成了人们口中的“良辰、佳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端午项目主要有踏百草、采艾、做菖蒲酒、系五彩丝以防避瘟疫等,在端午,人们吃粽子、乌龟,《北堂书钞》引《风土记》云:先节一日,以菰叶裹黏米、粟、枣,以灰汁煮令熟,节日又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葅龟,节日啖之。

讲座最后,蔡老师就节气的概念、天干地支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讲座氛围融洽活跃。

讲座参考文献:

江绍原:《端午竞渡本意考》,晨报副刊,1926年2月10日,江绍原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袁謇正整理.闻一多全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黄石:《端午礼俗史》,香港泰兴书局,1963年。

程少轩:《烽火台旁垃圾堆里的错简和迄今关于端午节的最早文字记载》,《文汇学人》, 2018年6月18日。

文案 |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夏瑞田

编辑 | 学发联媒体工作室


上一篇:书院·志学季 |《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南齐书〉中的记梦与叙事》回顾
下一篇:学习讲话 | 澳门赌场在线门户主页 党校学员心得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