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志学季 |《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南齐书〉中的记梦与叙事》回顾
时间:2022-06-11 来源: 浏览量:
6月6日晚,书院“线上赌场在线 讲堂”第八讲,《众占非一,而梦为大——〈南齐书〉中的记梦与叙事》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张齐明副教授受邀主讲,澳门赌场在线门户主页 副院长刘玮教授主持。
张齐明老师讲座主要是从“知识”“皇权”与“叙事”三个维度剖析《南齐书》中有关宋齐禅代的记梦。在讲座开始,张齐明老师首先就提出一个方法论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史书中存在的诸多“非理性”记载的现象。张齐明老师认为这些“非理性”记载同样是社会存在的真实记录,我们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更不能简单地视之为“荒诞”,而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之后张齐明老师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梦的知识的两种理路:一种是对各种致梦因素“理性”的讨论,另一种是以梦为预兆和占断。张齐明老师强调,虽然后者在现代人的观念之中略显荒诞不经,但在历史的语境中却具有特殊的政治与社会含义,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
之后张齐明老师详细介绍了作为王朝禅代模式的汉魏故事,并由此引入宋齐禅代中萧道成集团构建“应天革命”政治幻境的历史细节。张齐明老师进而结合齐高帝、齐武帝的政治、军事活动,详尽呈现和分析了《南齐书》中有关宋齐禅代的七个梦,并揭示其在特定时空中的具体政治含义。
最后,张齐明老师通过对萧子显特殊身份和《南齐书》成书时代的分析,指出史书作者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南齐书》中有关宋齐禅代的梦并非萧子显个人撰作。进入历史记载中的梦,其叙事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物命运、事件的预兆和行为动因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后见之明”中的“先见”,但它们仍然是一种社会存在的历史记录。作为一种“历史真实”,它们同样应当被纳入历史的考量与分析之中。
随后,张齐明老师与刘玮老师、张雪松老师及同学们就后代史家如何认识前代梦的记载;在史书撰写之外是否有梦的记述体系;甲骨文占卜与占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古人占梦的“理性”等问题展开讨论,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案 |学发联学术实践中心 张涵之